1. <button id="svy97"><acronym id="svy97"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<li id="svy97"><acronym id="svy97"></acronym></li>

    <button id="svy97"></button>

  2. 首頁 中國改革論壇網 論壇網-政府改革 論壇網-政治總論

    用好司法案例 讓釋法普法深入人心(金臺銳評)

    時間:2023-02-09 09:48 來源:人民日報

    近日,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二批16件人民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典型案例。這些案例,涵蓋了人身權、財產權等不同權利類型,涉及婚姻家庭生活、經濟交往等不同領域,既充分體現了民法典對權利保護的全面性,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充分發揮司法職能、依法保障人民權益的生動實踐。

   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,被譽為“民事權利保護宣言書”。從“好意同乘”“緊急救助他人免責”等規則充分發揮法律弘揚新風、引導善行義舉的重要作用,到“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,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、保護生態環境”的“綠色原則”得以充分貫徹,更好呵護綠水青山;從“人格權侵害禁令”越來越多被運用于司法實踐,不斷強化對人格權的法治保護,到將對權利的保護不斷向數字空間延伸……民法典實施兩年多來,深深扎根中國社會的現實土壤,不斷將權利義務規范變為治理實踐,以法治方式護航人民群眾美好生活。

    民事法律關系是社會生活中最為常見、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的法律關系。實踐證明,民事關系調整得好,各種社會關系就更和諧,各種社會矛盾也就更能得到妥善處理,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就更有保障。實施好民法典,將民事關系調整好,需要更好發揮民法典作為民事法律規范的指引作用。人民群眾明晰其行止邊界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,都有賴于法律為其提供價值判斷和行為準則。

    法律文本是人民群眾了解法律內容最直接的途徑,而司法判例則是將“文本上的法”落實轉化為人民群眾“現實中的法”的重要載體和途徑。將民法典中相對專業化的法律條文依法適用于具體個案中,以更具體鮮活的方式向人民群眾傳遞法律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導向,同樣是發揮法律指引作用的重要途徑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作出的裁判結果,不僅僅是運用法律規則來調整個案中的民事法律關系,而且還發揮著向社會大眾以案釋法和普法的重要作用。

    實施好民法典,需要更好地發揮司法案例的價值引領和行為導向作用。司法機關應進一步加強裁判和案例工作,聚焦人民群眾的關注點,深入挖掘實施民法典的典型案例,通過“小案件”講述“大道理”,以有力量、有溫度的裁判,指引人民群眾學習民法典、信賴民法典、運用民法典,讓人民群眾更真切感受到民法典對護航美好生活的重大作用和意義。

    首頁
    相關
    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