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率先啟動建設全國數字鄉村引領區——數智賦能三農發展
2月8日,浙江省召開數字鄉村引領區建設新聞發布會。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宣布,浙江將率先啟動建設“全國數字鄉村引領區”。
作為目前全國唯一的數字鄉村引領區,浙江數字鄉村建設起步早、基礎實、速度快。去年,全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達68.3%,全省投入農業農村數字化的財政資金達132.6億元,帶動社會資本投入251億元,已初步形成政府引導、市場投入、主體參與的合力共建格局。
去年7月份,全國數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德清縣召開,迭代升級的“浙江鄉村大腦”同期上線。以“鄉村大腦+浙農應用”為主體,浙江在數字鄉村賦能上突出共同富裕、鄉村治理、增產保供等重點任務,以數智賦能農業智能、鄉村智治、農民智富三大領域。
德清縣在數字鄉村建設上屢屢“出圈”,連續4年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。如今,走進德清的每一個行政村,都能在電子屏幕上看到一張三維“數字地圖”,村落風貌盡收眼底。點擊鼠標,圖上的空間數據和公共數據馬上顯現。
“這不止是一張電子地圖,更是觸達鄉村各個角落的物聯感知網。”德清縣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它聚焦鄉村治理中的人、地、物、事件要素,歸集了資源、天氣、出行、垃圾分類、便民服務等282類、近13億條基礎數據,涵蓋農村發展和治理的方方面面,推動鄉村治理流程再造,實現跨區域、跨系統、跨部門、跨層級、跨業務的管理和服務。
德清“數字鄉村圖”來自距離地面300千米的高空。據介紹,“德清一號”遙感衛星每天飛越德清上空,其所在的衛星網與低空無人機遙感、遍布縣域的3萬多路視頻、2400多個農業設備監測點,以及覆蓋城鄉的生活污水、垃圾分類等10多個物聯感知網絡一起,構成了觸達各個角落的“數字鄉村圖”。
有了這張“數字鄉村圖”,德清全縣5000多名養魚大戶告別了曾經吃住在魚塘邊的生活。“數字鄉村圖”的“數字養殖”模塊上線后,全縣4000多個魚塘推廣應用水產養殖智能管理系統,通過物聯網探頭植入魚塘,養殖戶只要打開軟件,魚塘的溶氧量、PH值、水溫等實時數據立刻顯現,實現自動充氧和精準投飼,10萬畝數字魚蝦塘幫助漁民降風險、增收益,養殖戶年均收益增長10%以上。
種糧大戶也同樣感受到“數字鄉村圖”帶來的變化。糧食收割期間,稻田和烘干機房都裝上了電子傳感器,濕度、溫度、蟲害情況等數據實時掌控。如有異常,手機會自動預警,動動手指就能控制烘干機等設備。
王通林表示,浙江將以建設數字鄉村引領區為契機,為全國先行探路,率先開展農業農村數字化改革、鄉村產業數字化增效、鄉村數字服務提質、鄉村網絡文化振興、鄉村“四治融合”推進、鄉村數字基礎提升等六大行動,探索形成浙江創新、全國共享的數字鄉村建設模式。